冶金焦的粒度分布对高炉透气性的优化
冶金焦的原料煤选择与焦炭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,这种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,具体如下:
一、原料煤的性质对焦炭质量的影响
变质程度:
原料煤的变质程度是影响焦炭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。根据变质程度,煤炭可以分为褐煤、烟煤和无烟煤。在炼焦过程中,主要使用的是烟煤。烟煤的变质程度适中,能够形成优质的焦炭。低变质程度和高变质程度的单种煤炼制的焦炭反应性都比较高,而中等变质程度的单种煤炼制的焦炭反应性较低。
变质程度会影响焦炭的比表面积、气孔率、强度和块度等。当变质程度太低时,即使黏结性很好,也会由于很高的挥发分含量造成焦炭内部形成大量裂纹结构,使得抗碎强度和耐磨强度较差。高变质程度的煤在黏结性很好的前提下,虽然能得到强度较高的焦炭,但由于焦饼的收缩小、膨胀压力大,会使推焦困难,造成焦炉受损。
黏结性能:
煤的黏结性好坏主要取决于煤受热软化时胶质体的数量和质量。当胶质体具有较好流动性和膨胀性,而且又有较宽的软化区间时,煤的黏结性较好。黏结性好的煤能够形成结构致密、强度高的焦炭。
结焦性能:
结焦性能好的煤除了要具备足够而且适宜的黏结性外,还应该在从半焦到焦炭这个阶段具有比较好的结焦能力。在炼焦煤中,焦煤的结焦性最好。要炼制高强度的焦炭必须有足够的GR.I值(胶质层最大厚度与最终收缩度的指标),但GR.I值过高又会造成焦炭变脆,强度降低。因此,在配煤中应将GR.I值作为重要参数加以控制。
二、原料煤的选择原则
煤种搭配合理:
不同煤种的挥发分、灰分、硫分等指标存在差异,因此在进行炼焦配煤时,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和焦炭质量指标进行合理的煤种搭配,以达到最佳的炼焦效果。常用的炼焦煤种包括焦煤、肥煤、瘦煤等,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结焦特性和作用。
煤质稳定:
煤质的稳定性对于炼焦过程的控制和焦炭质量的稳定至关重要。因此,在选择原料煤时,需要关注其来源和煤质稳定性,以确保炼焦过程的顺利进行。
成本效益:
在选择原料煤时,还需要综合考虑煤的价格、运输成本以及炼焦过程中的能耗等因素,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。
三、原料煤选择对焦炭质量的具体影响
焦炭的化学成分:
原料煤的化学成分直接影响焦炭的化学成分。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煤,可以调整焦炭中的碳、灰分、硫分等含量,以满足高炉冶炼的要求。
焦炭的物理性能:
原料煤的性质对焦炭的物理性能也有显著影响。例如,挥发分高的原料煤在高温下分解产生的气体较多,可能导致焦炭的孔隙度增加;而灰分高的原料煤则可能导致焦炭的强度和耐磨性降低。
焦炭的热性能:
焦炭的热性能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。原料煤的选择会影响焦炭的燃烧性能、热稳定性等。高质量的原料煤能够生产出热稳定性好、燃烧性能优异的焦炭。
综上所述,冶金焦的原料煤选择与焦炭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。通过合理选择原料煤并优化配煤方案,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冶金焦,以满足高炉冶炼的需求并提高经济效益。
版权声明:本站所发布信息均整理自互联网具有公开性、共享性的信息,发布此信息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,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注明出处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更正、删除。